检测报告
监测背景近年来连续发生的海洋赤潮,面积大、周期长,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给旅游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对海洋赤潮发生区域及时进行监测,可以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赤潮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标准HYT069-2005 赤潮监测技术规程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 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气象观测
GB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生物调查
GB 17108 海洋功能区划分技术导则
GB 17378.1 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
监测目标赤潮监测的总目标是为了及时准确了解赤潮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轻和避免有害藻华对海水养殖、捕捞渔业、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的损害,防止和减轻海洋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为赤潮的预测、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服务。
赤潮监测目标一般分为两大类:
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监测:包括贝类资源;鱼类资源和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管理监测;
海洋环境质量管理监测:包括娱乐水体和底质质量管理、对自然生态系与公共健康的保护的管理监测;
监测项目赤潮监测项目和跟踪监测项目可按下表内容适当增减。有特殊目的的赤潮监测内容可根据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监测内容。
观测项目:赤潮位置与范围、可视性采样、色、味、嗅、漂浮物;
水文气象要素:海表水温、水色、透明度、盐度、海况、海流流速、流向、日照、光衰减率、风速、风向、气温、气压、天气现象、雨量、河流径流量;
生物学要素:浮游植物(赤潮藻类)种类及数量、底栖微藻(赤潮藻类)种类及数量、其他赤潮生物(纤毛虫类等)、底泥孢囊、浮游动物种类及数量、底栖生物(养殖生物)种类及数量、叶绿素a、异养细菌总数;
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失忆性贝毒(ASP)、西加鱼毒素(CFP);
水化学要素:pH盐度、溶解氧、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油类、铁、锰、海水中维生素B1、海水中维生素B12;
监测报告海洋赤潮监测(预警)报告应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依据监测目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可对下列章节及内容适当增减。
1、 前言
2、 监测方案
3、 监测内容与检测分析
4、 分析与评价
5、 跟踪监测
6、 赤潮灾害(显性)评估
7、 赤潮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8、 监测监视数据报表
检测流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检测相关信息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