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报告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近年来,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监测技术规范给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中科检测是中科院旗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可提供一系列海洋环境监测服务,并出具**的海洋监测报告。以下是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解读。
海洋监测技术规范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生物)、入海河流、直
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和专题监测方案制定、工作准备、监
测用船及安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海洋监测技术规范引用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6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168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442.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
HJ442.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HJ442.4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监测
HJ442.5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五部分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
HJ442.6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六部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HJ442.7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七部分入海河流监测
HJ442.8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八部分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监测
HJ442.9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九部分近岸海域应急与专题监测
HJ442.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
HJ58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73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海洋监测方案编制要求:
1.应当根据管理部门的监测要求(计划或方案)、涉及的环境质量和排放标准,编制例行监测实施方案;
2.符合编制原则;
3.国家(地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相关年度方案或计划。当年的方案或计划下达晚于上年12月时,应在下达后补充作为编制的依据,对方案进行修订,并加以说明;
4.监测实施方案是监测内容和各工作环节的详细说明和安排;海洋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了监测范围、点位(断面)、监测内容和监测频次,同时确定了包括执行标准规定的项目和相关参数的监测项目,规范了采样和分析方法选择及仪器和保存容器的使用方法等。
海洋监测技术规范对监测用船的要求:
监测用船需具备充分的安全性能,而非**监测船,要求在适航的条件下使用;
对于配备的监测船,应按海事、船级社对船舶管理的要求管理,也应符合监测需求;
乘船监测人员应熟悉所用船舶的“船舶应变部署系统”,掌握应变部署和自救办法,掌握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在海况不允许或用船船长声明没有安全保证的情况下,监测人员应服从船长及船上安全监督员的安排;
在没有安全保证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要求出海采样。
海洋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从事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机构须按照HJ630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具备全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执行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监测人员应参加岗前培训及考核,合格后上岗。
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所有仪器设备和辅助测量设备,只要对检测或抽样的结果准确性、有效性有影响或计量溯源性有要求的,均需实施检定或校准,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采样应至少两人,明确分工,按照HJ442.3~8的要求和程序,开展水质、沉积物、生物、生物质量、入海河流和直排海污染源相关监测的采样,记录现场情况、样品保存方法和条件、运输的时间与方式等情况。
所有样品均应有*性编码,并清晰记录。
样品移交实验室时,应有样品交接记录,样品管理员在认真清点样品状态、数目及检查标签正确无误后,样品管理员接收样品并按实验室内样品管理规定管理样品。
分析方法选择原则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检测流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检测相关信息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