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无人艇将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2022-05-13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图片

8月5日,自然资源部官网正式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构建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辐射*地和深海重点关注区的业务化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对核电、油气等重大用海项目,明确用海企业监测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做好监管;升级船舶监测设施设备,发展卫星、无人机、无人艇等大面监测能力,着力提升监测工作效率和覆盖水平。

通知明确了摸清我国海洋生态家底、推进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强化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同监测、实施*地深海生态监测、强化监测评价预警成果产出、严格质量管理、加强能力建设等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 

通知提出,构建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辐射*地和深海重点关注区的业务化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在近岸海域,重点聚焦重要河口、海湾、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高生物多样性或高生产力区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生态灾害高风险区等,优先布局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测。在管辖海域,对主要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实现全覆盖式大面监测。拓展*地、深海生态监测,积*参与公海保护有关工作。

通知提出,到2025年,完成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牡蛎礁、海藻场、盐沼、泥质海岸、砂质海岸、河口、海湾等10类典型生态系统的全国性调查。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同监测,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国家战略,系统分析区域海洋生态保护需求,建立分工协调机制。对核电、油气等重大用海项目,明确用海企业监测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做好监管。

 通知提出,实施*地深海生态监测,组织开展南北*生态分类分区,在南大洋、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科考站周边区域,开展基础环境、海洋生物和陆地植被、动物等要素长期监测,加强评估和预警;组织在国际海底区域开展生态本底调查和自然变化规律监测。

 通知提出,加强能力建设,统筹中央地方力量,构建“岸-海-空-天”立体化监测能力。升级船舶监测设施设备,发展卫星、无人机、无人艇等大面监测能力,着力提升监测工作效率和覆盖水平。建设海洋生态监测站,发展野外定点精细化监测能力和配套室内测试、分析评价、样品数据保存能力,强化视频、原位在线等技术手段应用。依托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一设计、分级建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信息化平台。

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检测相关信息请咨询客服。

上一篇: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

下一篇: 如何参与海洋环境保护?